在资本为王的时代,可以说“没有资本就没有未来”。2018年以来,券商在资本市场通过各种途径融资来补充公司资本金和营运资金,不断增强资本实力。
某中大型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多途径融资“补血”源于内在需求与外在压力。一方面,为了拓展业务,需要补充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另一方面,出于去杠杆要求,增加杠杆中的分母。而无论如何,其最终目的还是扩大公司经营,增加收入。
增强净资本实力
在市场行情低迷、监管趋严以及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券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生存压力,牌照红利渐失,依靠传统业务只能“坐吃山空”。
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科技、财富管理等创新业务成为各券商的发展共识,不过由于不同券商之间资本实力的差距,而类似这样的一些创新业务又是“消耗”资本的大头,所以增强净资本实力逐渐成为券商行业的大趋势。
民生证券非银分析师周晓萍表示,证券行业净资本提升趋势明显,从2012年约4971亿元增长3倍,至2017年约1.58万亿元。其中,2014年-2017年同比增幅分别达30.49%、84.05%、17.6%和7.48%。
具体体现是,一些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券商积极拥抱变化,迅速抢占先机,将一些顺应发展的创新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继续保持领跑态势;而资本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型券商,显得反应迟钝,后继乏力,在发展创新业务方面捉襟见肘。
在竞争与生存的巨大压力下,一些券商为了保持奔跑的状态,持续通过各类融资途径为自身“补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不少于10家券商,通过各种方式补充资本金规模达400亿元左右。
券商“补血”方式很多,除最常见的IPO之外,券商还通过配股、定增等方式增资扩股,以及发行可转债、次级债、公司债等方式融资。
股权融资是首选
作为资本市场最直接、成本最低廉的融资手段,IPO是券商融资方式的首选。
目前,A股上市券商共有32家。2015年以来共有13家券商上市,占比逾四成。其中,2015年有4家券商上市,2016年有2家,2017年有4家,2018年以来有3家,券商上市数量密集。
今年以来登陆A股市场的3家券商分别为华西证券、南京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募资金额分别为49.67亿元、10.42亿元和21.68亿元,合计募资资金81.77亿元。随着中信建投的上市,目前业内排名前十的券商均已实现上市。
此外,根据Wind数据最新统计,目前华林证券、长城证券、天风证券已成功过会。东莞证券、红塔证券、国联证券、中泰证券4家券商在IPO审核排队中。其中,国联证券、红塔证券已预先披露更新,中泰证券已反馈,东莞证券处于中止审查状态。
从已经过会的几家券商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发现,全部募集资金均将用于补充资本金,以扩大业务规模,推动创新业务以及境内外相关业务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处于“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状态的券商还有10家,分别是万联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国开证券、华龙证券、德邦证券、国融证券、湘财证券、渤海证券、财达证券、恒泰证券。券商IPO预备大军可谓“浩浩荡荡”。
除此以外,新三板作为全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同样成为券商融资途径之一。7月24日晚间,开源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申请新三板摘牌。此前,南京证券、湘财证券已经摘牌,若申请终止挂牌的华龙证券和开源证券也顺利摘牌,曾经的7家新三板挂牌券商将只剩下3家,分别为联讯证券、东海证券、国都证券。
在新三板挂牌期间,这些券商也获得不菲的融资。如开源证券通过两轮定增,合计募集资金32.29亿元;已经终止挂牌的南京证券和湘财证券在新三板相继完成了34.44亿元和15.18亿元的定增;华龙证券完成96.22亿元融资;联讯证券挂牌至今定增37.91亿元。
再融资方面,2018年以来,上市券商同样热度不减。据不完全统计,华泰证券于3月份发布公告称,该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88亿股新股获批,募集资金不超过255.1亿元;兴业证券80亿元定增方案1月份获得股东大会通过;申万宏源证券在上半年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了120亿元;另外,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也相继公布定增预案,分别募资不超过200亿元、150亿元。
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券商需要大量融资时,利用上市、定向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补充资本金是常见的途径之一。目前证监会对券商的净资本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市场资金也比较紧张,券商可以先通过IPO融资,然后利用二级市场定增等手段来补充资本金。
债权融资迎高潮
除股权融资外,券商还热衷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包括公司债、短融、次级债等债券工具,其中次级债更因为具有补充净资本的功能而备受青睐。
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通知,提高了券商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门槛。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7月26日,今年以来证券公司共发行短期融资券28只,发行总额为695亿元,虽然较2017年有较大增长,但还是难以和2016年2700多亿元的发行规模相比。
不过,在发行公司债及次级债方面,似乎迎来一个新高潮。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今年以来证券公司共发行公司债和次级债143只,累计融资规模达3181.4亿元。其中,公司债券108只,融资规模2471亿元(不含“18信投F4”、“18中银02”、“18中泰D1”);次级债券35只,融资规模710.4亿元。
近日,招商证券发布公告,发行2018年公司债券(第三期)(品种二),简称“18招商G5”,总共募集资金25亿元,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为固定利率4.38%。据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招商证券共发行11只公司债和次级债,共计融资301亿元。其中,2只为次级债券,发行规模67.9亿元;9只为公司债券,发行规模233.1亿元。
而按照《证券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定》,招商证券此次发行的67.9亿元次级债中,预计将有47.53亿元计入招商证券净资本。此外,华泰证券、方正证券、西南证券、东方证券等都通过发行次级债的方式,为自身补充了几十亿元的净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