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股票法治网!

股票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证券时报: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丨营造良好资本市场生态 让金融大省“粤来粤好” 2021年7月6日星期二

发布时间:2021-07-09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证券时报社推出“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大型系列报道,旨在弘扬资本市场正能量,传播资本市场好声音,为资本市场好风景打call,建言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献礼建党100周年。

  广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宗儒:守初心促发展强监管建合力 营造良好资本市场生态

  新时代赋予了资本市场新的定位和使命,在我国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南粤大地,肩负着新的使命与责任,挑战与机遇并存。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广东辖区资本市场将如何迈出新步伐,踏上新征程,砥砺再奋进呢?近日,证券时报“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大型主题报道采访团走进广东,深入对话广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宗儒。

  “广东辖区资本市场要朝着全面构建良性资本市场发展生态的目标不断迈进。”杨宗儒表示,广东证监局将全力推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在广东加快落地,扎实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工作水平,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个案风险,持续净化市场生态环境,促进辖区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激发服务实体经济新动能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基于辖区发展状况,广东证监局在推动改革落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宗儒: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任务。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和作用,需要证券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广东证监局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专业优势,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介绍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动向和广东资本市场规范发展情况,重点围绕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改革、退市制度改革、集体诉讼制度落地等,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东证监局配合省政府相关部门连续两年出台了资本市场重点工作计划、推进金融强省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融入地方政府工作计划,优化广东资本市场发展环境。

  推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方面,2020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辖区新增创业板上市公司12家,27家公司创业板IPO过会,1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目前,辖区创业板拟上市公司达145家,占辖区拟上市公司总数的63.88%(文中数据均截至今年6月末)。

  推动新三板改革落地方面,辖区创新层公司保持平稳增长。目前,共有精选层公司4家,创新层公司110家,较2020年底分别增长300%、6.8%。此外,辖区还有辅导备案的拟精选层挂牌公司21家,其中1家公司已通过挂牌委员会审核待发行。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配合广东省政府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政策文件,举办辖区上市公司董事长培训专题班和4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训班;稳妥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向省市政府通报退市风险情况,推动省政府及各地市建立退市工作机制。今年以来,辖区已有3家公司实现平稳退市。

  推动集体诉讼工作方面,坚决贯彻证监会党委决策部署,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积极支持推进集体诉讼及风险处置工作。今年4月16日,广州市中院发布特别代表人诉讼权利登记公告,这标志着首单集体诉讼试点案件成功转入特别代表人诉讼阶段。

  证券时报记者: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去年以来广东证监局在提高资本市场工作成效上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杨宗儒: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证监局认真贯彻落实证监会党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采用务实管用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复苏,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总的来看,辖区企业上市融资保持了良好的态势。2020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51家,各类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5417.14亿元,其中IPO融资419.08亿元,股权再融资662.81亿元,发行公司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4335.25亿元。今年上半年,辖区直接融资达2086.62亿元,同比增长66.91%。期间,辖区上市公司成功实施国内首单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辖区企业成功在交易所市场发行首单乡村振兴专项债,还有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的发行人中,都有辖区企业参与。截至6月30日,辖区共有上市公司36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668家,此外,还有拟上市企业227家。

  在工作中,我们感受到,推动资本市场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必须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密切结合,推动、支持地方政府部门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环境。

  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方面,近年广东证监局结合资本市场改革进程,持续加大相关改革政策的培训力度,提高辅导监管政策的针对性,支持地方政府完善奖补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了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2020年以来,辖区新上市的企业中,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有44家,占比86.27%。今年3月,广东证监局会同省工信厅、交易所、股转中心等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的通知》,聚焦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助力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广东证监局根据广东省区域发展特点,把粤东西北地区企业和涉农企业上市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推动当地企业上市工作。2020年以来,粤东西北地区的6个地市共8家企业成功IPO。其中,河源市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清远市、湛江市、云浮市分别打破近24年、10年、8年无新增上市公司的纪录。同时,2020年以来,辖区新增涉农上市公司4家,涉农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涉农拟上市企业7家。目前,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广东证监局正配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起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证券时报记者:广期所的设立将对辖区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杨宗儒:广期所的设立补齐了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金融基础设施平台的短板,也为广州优化期货业生态、打造风险管理中心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为辖区期货市场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目前,广东辖区8家期货法人机构中,有7家都在广州。广州是国际商贸中心和物流集散地,物流、商贸发达,融资环境、营商环境优越,众多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旺盛,这也为发展期货业提供了良好基础。

  当前辖区期货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主要表现为客户人数及权益大幅增长、投资者结构优化、市场交易持续活跃,辖区期货经营机构的综合实力、经营业绩都持续提升。二是风险管理业务稳步发展。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构建适应商品和金融、场内和场外、期货和现货、境内和境外需求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实体企业提供综合性的定价及风险管理服务。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辖区期货公司积极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向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较大的企业推广套期保值工具,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经营成本。据统计,近一年来,辖区期货公司共为1100多家化工、农产品、有色及黑色金融、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企业提供套期保值业务。

  接下来,广东证监局将重点支持广期所以及辖区各期货经营机构加快发展,配合地方政府形成集聚经营机构及配套服务企业的营商环境,完善辖区期货市场发展生态。

  强化“零容忍”震慑 督促市场主体归位尽责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广东证监局在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方面有哪些经验?

  杨宗儒:易会满主席指出,监管就是要创造良好生态,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一方面要强化“零容忍”的震慑,另一方面要推动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去年以来,广东证监局围绕贯彻落实新证券法,用好用足新证券法赋予的监管职权,推动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快落地落实,“稳狠准”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贯彻落实“零容忍”方针,有效改善了辖区资本市场生态。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监管效能。着力推进分类监管、精准监管、专业监管、科技监管和问责监管,提高监管履职能力,解决好监管协调不畅、监管冗余与监管真空并存等问题,督促辖区市场主体规范运作,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违规问题。2020年以来,广东证监局开展各类现场检查353家次,下发监管关注函、年报审计监管意见函、重点关注事项提示函等254份,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218份,涉及公司机构168家次以及董监高、从业人员364人次,将12起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线索移送稽查查处;督促151家公司和机构对221名违规责任人员进行了内部问责,追缴退回薪酬4535万元。

  二是强化稽查执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日常监管与稽查执法联动机制,优化稽查执法资源配置,构建全员执法格局,提升案件线索发现能力和执法效率。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财务造假、虚假信披、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全面追责,落实“一案双查”机制,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的有关中介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同步进行查处。2020年以来,共主办案件89件,其中重大案件13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7份,罚没款金额合计7084.18万元,对4人作出市场禁入决定,案件数量、罚没金额均位居派出机构前列。近期,广东证监局在系统内首次适用新证券法,对广东榕泰财务造假案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达1450万元,显著提高了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受到市场各方好评。此外,还会同公安机关查办了新证券法下首例阻碍执行职务案。

  三是强化投资者保护。创新投资者教育方式,持续组织开展新证券法宣传、“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等专题投教活动,开发打非动漫等投教产品,面向社区、校园、营业场所和互联网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投资者教育基地建设,2021年辖区新增一家国家级投教基地。2020年以来,广东证监局先后与广东开放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由中小学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2020年以来,辖区调解中心累计完成证券期货纠纷调解501宗,调解金额达789万元。近期,辖区诉调对接机制顺利落地,目前已有4宗法院委派案件调解成功。

  四是强化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加强与公安、广电、通信管理、网信等部门的监管协作,开展“非法荐股”“杀猪盘”等多个打非专项行动,有效遏制非法证券活动蔓延的势头。2020年以来,共核查涉非机构和配资网站1106家,向公安机关移送36家涉非机构线索,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场外配资犯罪案件4起,查办非法配资平台6个,涉案金额近2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

  证券时报记者:广东证监局在拟上市公司辅导监管方面是否有针对性措施?

  杨宗儒:一直以来,广东证监局高度重视拟上市公司辅导监管,切实把好“入口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辅导。着力提升中介机构执业能力与质量,强化工作督导,传导监管压力,切实提高申报企业的辅导质量。通过网站发布辖区拟上市公司辅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报,对辅导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的证券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警示效果。二是强化培训。持续开展宣传和市场培育工作,针对重点行业、地区,向拟上市企业及时解读注册制改革最新政策,强化公司治理和有关管理人员规范企业运作的意识。三是深入调研。深入拟上市企业调研,听取有关企业及中介机构诉求,改进辅导监管工作质量,做到从严把关、优化服务,同时,及时通报资本市场监管政策,督促有关管理人员对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心存敬畏。

  搭建多层面合作机制 增强资本市场工作合力

  证券时报记者:广东证监局是如何健全合作机制,不断增强资本市场工作合力的?

  杨宗儒: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工作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构建合力是营造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的重要方面。因此,广东证监局与地方政府部门密切协作,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不断增强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局领导定点联系机制。2020年以来,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别到辖区18个地市调研,与当地政府加强沟通,指导推动地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企业上市融资、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同时,广东证监局还与部分地市签订了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合作备忘录,试点干部挂职制度,选派政治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处级干部挂职地方金融局,大大充实了地方资本市场工作力量。

  二是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协作机制。2020年,在广东证监局大力推动下,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协作机制,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重点领域风险列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重点任务,逐一明确了工作目标、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目前,辖区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大都成立了跨部门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发展领导小组和协作机制,加强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支持。

  三是建立私募基金央地协作机制。省级层面,与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协作机制,协同推进辖区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和风险协同处置。地市级层面,与私募基金较为集中的广州、珠海、东莞、佛山等四市金融工作部门签订私募基金监管协作备忘录,探索和实践广东辖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协同新模式,建立私募投资基金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促进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四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协作机制。辖区资本市场总体发展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部分上市公司高比例质押、少数公司债务违约和个别地区私募风险集聚等问题。广东证监局密切协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应对化解辖区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守牢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20年以来,辖区共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19家,其中,净化解9家,净化解率为26.47%;妥善化解存在兑付违约风险的公司债券31只,金额422.39亿元;有效压降涉众私募风险,存量规模降至4亿元,压降比例达90%。

  五是着力推动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工作机制。加强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建设,密切配合广东省政府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实施方案,与司法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在涉刑案件移送、重大案件会商、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大协作,构建行政执法、刑事追责、民事赔偿有机衔接综合执法体系。

  把党史学习教育 与辖区监管和服务工作结合

  证券时报记者:广东证监局在将党建落实到行动上、融入到工作中,在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融合上有哪些好的做法?

  杨宗儒:广东证监局根据证监会党委的工作部署,通过制定活动方案、任务清单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认真开展了一系列党史教育学习活动。

  一是用“三个结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初心使命的认识,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推进辖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历程,进一步深化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学习党史的过程成为提升思想认识、提高工作水平的过程,形成以学习教育带动监管工作、以监管工作促进学习教育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全面推动资本市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贡献积极力量。

  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学习活动。近期,广东证监局通过局党委班子成员领学领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局党委书记讲党课,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围绕学习党史这个“发力点”,发扬红色传统、传承革命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监管干部队伍。

  三是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有关重点举措,通过听取不同投资者群体、不同层次市场主体关于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一批市场关注度较高、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充分展现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的责任和担当。另一方面,贴近投资者开展系列活动。

  前不久,面对辖区突如其来的疫情,广东证监局及时将活动融入抗击疫情大局之中。例如,在拟上市辅导监管工作中,采取电子申报备案、远程视频验收等形式开展辅导备案工作,近期共完成14家拟上市公司的辅导验收工作;改变现场服务模式,改由邮寄、发送电子扫描件等方式办理换领证券期货经营许可证、出具创业投资基金税收优惠证明等材料;开展辖区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专题调研,联合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出台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金融服务帮扶纾困的政策文件;组织开展线上培训活动,在辖区开展“宣讲期货风险管理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期货业务系列线上培训活动,帮助辖区上市公司更好地了解期货市场、运用期货工具应对成本快速上涨、融资困难等问题。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平: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让金融大省“粤来粤好”

  2020年实现金融增加值9907亿元,同比增长9.2%,占GDP比重近9%,多项主要金融指标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广东金融业发展迅速,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大省。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不断推进,广东正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在此过程中,如何担负起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使命,是“十四五”期间广东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近日,证券时报“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大型主题报道采访团走进广东,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平,展望广东金融业在发展新阶段、新理念和新格局下的思路与蓝图,献礼建党100周年。

  迈向金融强省 广东补足短板

  2020年,广东省金融业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于海平介绍,2020年,广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907亿元,同比增长9.2%,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近9%;贡献税收3627.5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6;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上市公司总数、直接融资额、原保费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全省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19%的低水平。

  另外,2020年,广东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推动“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30条意见”落地见效,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成功实施,争取14年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获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年攻坚战取得重大成绩,2017年启动的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任务全面收官,特别是彻底解决了汕头经济特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这一全国仅剩的二级法人社改革历史难题;纳入整治的707家网贷机构全部退出在营,风险显著收敛。

  “这一次重回广东,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欣慰。”今年1月11日履新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的于海平,此前曾在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任职。过去5个月,于海平率队深入走访广东省各地区,对各地金融业进行调研。

  调研时,于海平说“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首先,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一直发挥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金融业方面,广东积极开展金融开放先行先试,有序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强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和标准对接,强化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和能力。全省金融开放大格局不断夯实。

  其次,与经济大省相对应,广东同样是一个金融大省,各项指标在全国排在前列。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上市公司总数、直接融资额、原保费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金融大省背后,也存在一些区域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正是令于海平印象深刻的最后一点。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广东的痛点,也是迈向金融强省需“啃下”的“硬骨头”。谈及这个痛点,于海平并不回避。

  “地域分布上,广东上市公司面临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上市公司多集中于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上市公司占全省总数的90%。此前,河源、汕尾两个地级市一直没有境内上市公司。”于海平介绍。

  面对“硬骨头”,广东迅速部署行动。

  于海平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河源、汕尾企业上市工作高度重视。我局指导河源和汕尾市制定推动上市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后备企业工作台账,安排专人跟踪指导。2021年4月28日,河源东瑞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发行,实现了河源市A股上市企业‘零突破’。汕尾市参考兄弟省市优惠鼓励政策,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上市扶持政策,争取早日实现汕尾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紧抓资本市场 全面深化改革机遇

  截至2021年5月底,广东省今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41家,通过IPO首发募集资金339.17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一;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14家,稳居全国第一。其中,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落地后,广东省新增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共78家,也居全国第一。

  上市公司是一个城市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其数量也能从侧面反映城市的综合实力。很长一段时间,广东上市公司数量稳居首位,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广东军团”,有力支撑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接受采访时,于海平介绍了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培育上市企业的“三大秘籍”。

  一是点面结合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近年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持续组织优质拟上市企业参加“走进上交所”“走进深交所”系列活动,与沪深交易所通过面对面座谈、一对一辅导、专题课程等方式,增强企业高管对IPO政策和规则的理解。目前,广东证监局辖区共有正在辅导备案企业159家,IPO在审企业43家。

  二是多措并举推动后备企业股改。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深交所共建“广东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信息系统”,建立全省拟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实现企业培育工作全链条流程化、业务电子化、服务智能化。指导广州市制定“领头羊”三年行动计划,东莞市制定推动企业上市发展“鲲鹏”三年行动计划,江门市制定“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顺德区制定“金凤凰”三年行动计划,火力全开推动改制上市工作。其中,顺德区以规模以上企业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推动320多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成为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顺德板块的后备军。南海区摸排两批次共109家“隐形冠军”,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助力“隐形冠军”企业插上资本的翅膀。

  三是引资本市场活水促进高质量发展。目前,广东省市值超百亿上市公司约200家,占全国15%,居全国第一。其中,美的集团、海天味业等29家市值超千亿,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市值过万亿。

  当前,资本市场改革不断加快,红利逐渐释放。于海平表示:“广东将紧抓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机遇特别是注册制改革契机,全力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在力推上市、孵化培育优质增量的同时,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也在积极推动存量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于海平介绍,2020年11月15日,广东在全国率先转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上市一批、提升一批、纾困一批、重组一批”,在完善上市公司生态环境、优化上市资源配置、压降上市公司存量风险、控制增量风险等方面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为推动广东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运行、促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跨部门联合、地市联动的协作机制,压实上市公司的主体责任,明确上市公司负有规范公司治理的首要责任;压实监管部门责任,切实做到“监管姓管”;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担负起辖内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和风险防范化解责任。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广东证监局,向各地市政府通报上市公司风险情况,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化解风险提出具体意见建议,并赴重点地市进行实地督导,压实属地责任,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深圳市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将纾困范围扩大到上市公司,累计为68家上市公司提供了325亿元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促进了辖内上市公司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 让金融大省“粤来粤好”

  截至2021年4月末,共有187家港资、澳门资金融机构进驻广东省,三地金融机构互设不断增加;广东省累计与港澳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19.16万亿元,人民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省共有280家企业在香港上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资金跨境融通不断加速,三地资本市场一体化进一步提高;港澳版云闪付APP、香港微信电子钱包、联网通用标准移动支付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应用,港澳居民通过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账户14万户,累计交易447.8万笔,跨境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创新……

  于海平表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涉及不同的货币、汇率形成机制、资本管制政策和金融体制,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粤港澳三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积极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也让金融大省“粤来粤好”。

  于海平透露,2020年5月,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简称“金融30条”)。粤港澳大湾区“金融30条”公布实施一年来,大部分措施已落地实施。

  于海平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携手港澳,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争取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金融服务便利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一是加强广州、深圳两个金融中心城市与香港、澳门的联动。着力深化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香港、澳门金融市场的业务合作,扩大基金互认规模,争取推动“债券通”项下的“南向通”,推动广东企业赴港澳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二是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主要载体,携手港澳共建深度金融合作平台。着力推动金融机构互设和业务合作,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便捷流动的措施,构建适应贸易自由化和投融资便利化的金融体系,支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三是携手港澳共同建设国际创新资本形成中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特别是发挥港澳机制优势聚集高级科创人才和科创资源,通过共同设立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方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四是共同发展绿色金融。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互通互认,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主要抓手,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大湾区。

  五是持续优化提升跨境金融服务。银行信贷方面,提高港澳居民和企业在内地开立银行账户、查询使用征信、办理抵押登记等方面的便利性。理财投资方面,加快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更好地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金融理财产品的配置需求。跨境保险方面,研究开发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特点的重疾险、跨境车险产品,推动设立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跨境生活的港澳居民提供一站式保险综合服务。

  期待广期所尽快推出 具有湾区特色碳期货产品

  2021年4月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仪式举行。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的申报筹建工作。”于海平介绍,广州期货交易所作为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落地广东,将助推广东省携手港澳加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促进金融机构、金融资本与高层次金融人才进一步集聚,并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对金融支持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于海平表示:“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期货跟现货市场一定要密切结合。广州的碳交易所主要从事碳现货交易,其现货交易量去年占到全国现货交易量的60%以上,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在碳金融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下一步,广东省将全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支持其发展成为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的综合性期货交易所,打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时,广东省也将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抓手,加快完善期货产业生态链,打造风险管理中心,发展期货衍生品市场,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建“七位一体”风控机制 遏制风险过快上升势头

  金融业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既要推动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也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广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于海平透露,为防控金融风险,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了由省应急处置指挥部、中央驻粤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监测预警、舆情管控、打击处理、教育引导组成的“七位一体”防控机制,系统、全面、深入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经过集中整治,广东省存量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风险增量过快上升势头得到根本遏制,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并连续4年获得了国务院的督查奖励。

  数据显示,2017~2020年,广东省农合改制化险任务顺利推进,64家农合机构全面改制为农商行;707家纳入整治的P2P网贷机构已于2020年10月末全面停业退出,目前已完成清退512家,清退未完成机构的风险处置路径均已明确,精准拆弹团贷网等重点头部机构取得良好成效,并在全国树立了标杆;非法集资源头治理效果显著,2020年全省新发案件宗数、涉案金额、涉案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2%、57%、72%,在国家组织的2019年、2020年平安建设处非考评中,广东省连续两年位列一档、获得满分;上市公司风险有序化解,第一大股东股票质押比例超过80%的上市公司数量压降了13家。

  累累硕果背后,广东省有哪些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呢?

  于海平介绍,近年来广东省以坚持党对金融工作全面领导为工作主线,以市场化、法治化处置方式为工作手段,以啃最硬骨头的斗争精神为工作动力,以公检法等司法行政手段为工作保障,实现全省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一盘棋”,达成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值”。

  一是建立健全风险处置制度。健全完善“一案一策一专班”、挂图作战、处置激励、分级分类管理等制度,推动案件高效、规范、有序处置。二是防范处置各类金融风险。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关键环节,综合施策、精准拆弹。推进P2P网贷存量风险出清;强化非法集资全链条治理;积极配合法定部门加强对私募基金、预付费等领域涉众金融风险的防范处置。三是有效运用公检法等司法行政手段,掀起“清收风暴”,大力打击恶意逃废债、骗取银行贷款行为,在农信社改制过程中追回不良贷款超过700亿元。四是科技赋能监测预警。依托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金鹰系统”实时监测全省60万家企业,覆盖全省21个地市和“7+4”类地方金融业态和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五是创新开展投资者宣传教育。常态化录播金融广播剧和广东金融大讲堂;连续三年开展全省高校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微视频和海报设计大赛,治未病效果显著;鼓励群众举报非法集资活动,推动群防群治。

  注重党建引领 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各部门正掀起一轮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受到精神洗礼。

  于海平强调,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坚决贯彻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具体要求落地落实。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创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模范机关。聚焦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紧扣金融工作部门职责,推动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发挥好机关处室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旗就高高飘扬到哪里。

  于海平介绍,为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助力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4月16日上午,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广东银保监局召开党建共建座谈会,交流党建工作情况,签署开展“手拉手、结对红”党建共建备忘录,探索建立党建共建工作机制,实现了党建联学联建、监管互学互促,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党建工作和监管工作同步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广东金融监管的整体性、系统性。

  谈及党建工作,于海平认为,促进中心工作的落实是重要的落脚点。党建工作也为金融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源泉。

  今年一季度,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抓好“十四五”开局各项重点金融工作,良好发展态势延续。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75.5亿元,占GDP比重为9.9%,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税收994.8亿元,增长25.2%,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4.9%。截至3月末,各项主要金融指标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27.4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158亿元,同比增长12.3%;本外币贷款余额20.6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全省辅导备案的拟上市公司455家,各类企业直接融资2961.13亿元,同比增长24.95%;保费收入2064亿元,同比增长5.59%。金融风险进一步收敛,不良贷款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省率先启动“双循环”,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记者 吴少龙)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